終於看完學生學位論文的最後一行🌟👩🏽🦲,長長地舒了一口氣✍🏼,仿佛卸下了一塊壓在心頭的巨石,頓感輕松愜意!這種感覺似曾有過,是十多年前完成自己博士學位論文初稿的那一刻🧛🏼?還是寫完《中國大學教育史》最後一個句號的瞬間?……當我開始在腦海中搜尋的時候,思緒已經飄遠,為著已經浮現在心裏的那句經常對學生說的話:做一名高等教育學科的研究者,何其幸運!
回想自己的專業成長道路,心中不知有多少的感慨:一個對專業一無所知的少年🖱,走進了一個與眾人難以解說的專業⚛️;雖然最初並沒有感受到她的魅力🤏,卻在不知不覺中沿著這條路走下去🌑,不僅無悔🏟,反而愈發沉靜地越走越喜歡👀📎:在沉靜中成長,在沉靜中享受⚒,在沉靜中慢慢地交付並升華自己的生命……
專業使命成為自己人生價值的核心
回顧專業與自己命運發生聯系的近三十年,雖不記得每一次轉變的確切時間,但卻知道專業在自己心中的位置,是經歷過一個怎樣的從排斥到接受👩👩👦、從喜歡到享受的過程。
記得報考碩士👩🏻🚒、博士研究生時,因為本科階段排斥專業時的痛苦還有印象,所以我選擇專業和研究方向時十分慎重認真☘️👨🎤。幸運的是事先並不了解的導師是那麽的敬學👨💻、敬業⬜️,讓我在日後無論何時想起,都能感受到自己得遇良師的那份溫暖與幸運➔。而這一次的幸運,不僅僅是得到了一個學位、獲得了一份工作🙇🏿♀️,更重要的是自己在研究過程中從那些有著高尚品德修養的先賢哲人那裏,尋找到了中國知識分子既修身養性又齊家治國的根本。由此自己也慢慢走上了一條學以致用,但不囿於一己之用的治學之路🛟:從中國教育史到工程教育、從本科教育到研究生教育👳🏽♀️。自己的研究方向在十幾年來已經有了數次轉變,但每一次轉變都離不開對中國現代高等教育的關切🙆🏻♀️:教育是一項育人的事業,是一項建設明天的事業,如果自己今天所做的事情能夠與明天美好的社會建設聯系在一起,何樂而不為🧑✈️?因此,即便需要放棄或者短期割舍一個業已熟悉且開始有所收獲的領域,我仍會很愉快地接受方向的轉變👩🏿🦱。雖然沒有一個方向是“精”的🙇🏼♂️,但對中國現代大學建設中的人才培養工作在各個方面都有所涉獵,並且能夠在每一個方向中找到自己的興趣點,我感覺心滿意足🚨。
從高等教育研究所到規劃發展處🥢、再到高等教育研究院⛹🏻♀️,自己的工作重心從研究到應用再回歸研究👨🏼🚀,盡管每一次的轉身並不華麗,但卻心甘情願,因為在我心中始終信奉著——高等教育學是一門應用性學科,學科建設的目的就在於探究高等教育建設和發展的規律,並促進規律的再運用❓🦔。作為一名專業研究人員,我的從業目的也同樣如此,況且每一次的轉身🕕,都會為我的研究帶來新的體驗🧜🏿♂️,打開一扇新的窗戶……研究型大學的本科教育、研究生教育特別是博士生的培養目標及學位授予標準👓、博士的社會貢獻、世界工程教育的發展與改革趨勢等,都逐漸走進我的研究視野裏。我甚至希望在未來的某一天🤏🏿,可以把人才培養的全過程都納入到自己的研究範圍裏。到那時🤸🏿,如果真的形成一套經過研究且貫穿一致的人才培養方案,哪怕不能被運用到現實中🪛,我也會為自己曾經擁有過那麽一個理想而欣慰無比。
與學生一同成長
孟子有三樂,“得天下英才而育之”是其中之一。從1999年交大高等教育學碩士點開始建設時,我就開始了與她共同成長的歷程🧒🏽。很慶幸自己見證了交大高等教育學學科點從小到大的成長歷程💙,更慶幸的是那麽多風華正茂的學生👨🏿🏫,因為這個學位點而從四面八方聚攏起來,使我有機會跟他們一起在探討高等教育問題的過程中共同成長。在全國數千個學位點中,交大高等教育學碩士點也許只是一個不起眼的案例,因為她成長的歷史很短🙂,提升空間還很大……但能夠有機會與她一同成長,便對她自然有著十二萬分的珍惜。
多年從事高等教育工作的經歷,讓我一直堅信🐠⛳️,學生是有智慧的📤,青年學子不僅代表未來,同時也是現在。韓愈的名篇《師說》中有這樣一句話🙍🏿♀️:“弟子不必不如師,師不必賢於弟子。”當自己成為教師後,愈發體會到這句話的深刻內涵👩🏿💼🧐。
回首十多年來的經歷🧑🏽🚀🕵🏿♂️,特別是博士畢業後的這十多年裏,似乎再沒有專心讀書的機會,讀書於我而言逐漸成為一件奢侈的事情。為此我也時常疑惑,為何缺少從書中吸取新營養的機會⛸,卻能夠生存?思來想去,大概就是因為我能夠時時與那些精力充沛而又一心向學的學生在一起:每一次的討論課👩🏽💼,我需要全身心地傾聽他們的發言,然後才能保證我的點評是他們需要的;每一次的開題、中期檢查和答辯🧔🏻♂️,都需要認真閱讀他們的研究方案、過程和結論,然後才能給出對完善他們的課業有意義的建議……雖然經常在不同時間裏給不同的學生上同一門課,但每一屆的學生都會給我帶來驚喜。
與學生共同成長,是自己身為一名師者恪盡職守、為人師表的不竭源泉4️⃣🫰🏽,也是孜孜以求👖、嚴謹治學的無窮動力。曾經有學生問我:老師你在上課時真的會有驚喜嗎?會的,即便是一門我已經上了十多年的課,不同屆的學生做同樣的專題討論🩵🚣🏼,我從來沒有發現過任何兩個學生有相同的視角和結果:學生的成長背景不同🪖、學科背景不同、表達方式不同……即使是同一個研究小組裏Ⓜ️🧑🏼,學生研究問題的視角和方式也不同。因為他們的研究👷🏻♀️,我得以了解新的理論、新的方法🚶♀️➡️、新的研究進展𓀊,他們成為我汲取新知識的可靠途徑之一。不記得已經批改過多少篇作業,也不記得指導過多少名學生,更不記得閱讀過多少篇學位論文,但正是因為這每一位學生的作業、每一位學生的學位論文🧟♂️、和與每一位學生的交談🤸,讓我能夠走到今天。
特別感謝我以導師和副導師的身份指導過和正在指導的碩士生和博士生們,在對他們提出更高更嚴格的要求時,他們會給我更明確💂♂️👨👨👦👦、更直接的討論和反饋🏖。當然,從他們的作業和完成學位論文的過程裏❣️,我也學到了最多的東西,不管他們的學位論文是命題性的還是自選性的⚅,在確定具體研究方向時都會有反反復復的討論:有確定之初的模糊,也有進展過程中的疑惑,有得到新發現的興奮,也有論文完成後的遺憾……因為有了這些學生,我不斷地打開一扇又一扇的研究之窗,有的已經從窗戶變成了門戶,也有的打開了又被合上,但每一個選題,都給我了增加學識的機會🥒;每一位學生、每一個課題,都凝聚了我們共同的期待、自豪、收獲乃至遺憾🪧💀。感謝你們中的每一位,不論你是碩士還是博士、也不管你已經畢業還是在校🗜、更不管你是在職的還是全日製的👨🏼🔧,正是因為有了充滿蓬勃朝氣的你們👩🏼,我才能更多地感受到自己的價值,才能在讀書不多的時候依然能夠有收獲,才能在不惑之年感覺自己依然充滿活力🙎♀️!
前幾天✤,收到了一位畢業學生寄來的散文集🧔♀️。看著那典雅的封面和富含寓意的書名𓀗,不止一次地壓抑住馬上閱讀的欲望——因為手上還有其他需要盡快完成的事情。終於忍不住,尋得一點閑暇,從頭至尾,好好地欣賞了一下。不止一次地笑將起來🤴🏽🐆,也不止一次地回望我曾經擁有的少年時代……
對於任何一個職業人來說🦹🏼♂️,如果有一個適合自己的專業🧑🤝🧑,那他是幸福的,因為在那裏他可以找到專業與興趣的契合👨🏻🦰;如果一個人有一份適合自己的職業,他也是幸福的🟠,因為他的職業與事業可以契合🤚🏽;如果一個人有一個適合自己的崗位🦈,他也是幸福的,因為他的工作與追求可以契合👃🏽。千千萬萬的人中,能夠擁有其中的一個或者兩個⚆,都是幸福難得的🧑🏼🍼。但我同時擁有了以上的三者——真是何幸之有?
成為交大高等教育學科薪火相傳中的一員
直至今日🧣,我的腦海中還常常浮現第一次來交大面試的場景↙️🎎,更能清晰地回想起來到交大高教所後成長的每一步。雖說時間並不長,但不知不覺中自己已經完成了從高教所的最年輕者到高教院資歷最久遠者的轉變,無時無刻不在感受著交大高等教育學科的薪火相傳和蓬勃發展🏊🏼♂️。
從進入高教所的第一天起🦹🏼♂️,我就一直跟隨著我的導師——胡鵬山教授;在後來的工作中,我自己又拜了一位師傅——董育常教授↖️。這兩位前輩,雖沒有受過我的拜師禮,但他們卻是我進入交大後的領路人、指導者!在我成長過程中的每一步👲🏻,我經常咨詢求教於他們🏌🏿;而他們也會耐心地指點我🌑、告誡我、鼓勵我🧒🏻。他們總是會在我得意之時提醒我、在我灰心喪氣之時鼓勵我、在我路遇坎坷之時幫助我……時至今日,我依然能夠感覺到這種提攜和幫助所帶來的力量和溫暖。也正是因為時常能夠感受到他們的力量,我們的高教所➜、高教院始終是一個溫暖的集體、一個團結的集體、一個有活力的集體🚵♀️。
2008年高等教育研究院成立後😦,我已經從1998年的小字輩變成了EON4裏的“前輩”🙋🏿♀️,這裏有年齡的原因🏊🏻,也有資歷的因素,更有大家對我作為一個中年學者所寄予的希望和囑托🫛。我記得曾經從董老師和胡老師那裏得到的關懷🧒🏽,也願意把自己當作這薪火相傳鏈條中的一環,把高等教育的火炬傳遞給今天的年輕人🏊🏼♀️。雖然他們中的大部分人都曾經跨過海、留過洋🈚️,學術基礎和發展潛力都優於我,但只是因為年輕🤽,只是因為他們初來……今天的我,就像當年的董老師和胡老師他們,欣然地看著這些精力旺盛📤、能力卓群的年輕人在一天天的成長👩🏼✈️。未來是年輕人的,但也是曾經為交大高等教育學科建設做出貢獻的所有人的。在代代薪火相傳的過程中🧑🏻⚕️,曾經有過我的身影,我倍感自豪☔️!
春去秋來,時光流逝在見縫插針的讀書中、鍵盤的敲擊聲裏、與同事和學生的討論中、無邊想象和無數次的感動裏……回顧自己大學以來的專業成長歷程,那些我讀到的經典或不經典的著作裏、成文或不成文的字裏行間裏,我找到了自己的夢想,並把她落在了一個地方——中國高等教育研究🫷🏿。雖然不能夠在顯眼的地方刻下自己的名字,也不能在人群中顯出自己的獨特,但在人生無數種的可能裏,唯獨高等教育研究成為我生命價值的歸宿👰🏼♀️,成為我自思可以“仰不愧於天🫀,俯不怍於人”的寄托,何其幸運!
感謝在自己專業成長的道路上所有指導、提攜🚖、鼓勵過我的人🤙🏿,感謝給我成長機會的EON体育4高教所、規劃發展處和高等教育研究院,也感謝那些喊我“老師”又給我新知和勇氣的學生們……因為有了你們🛋,我才有今天的成長;因為有了你們🛄,我才分享到需要與被需要、感動與被感動的快樂👩🏼🦲;因為有了你們,我將會執著地走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