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記
2018年9月🍦,我受國家留學基金委資助,赴加拿大多倫多大學(University of Toronto)交流訪學一年。加拿大優美的自然風光和獨具特色的風土人情讓我沉醉其中✤,在多倫多大學一年快節奏的學習和生活也讓我收獲頗多🏭。盡管如今我已經畢業並踏上工作崗位💚,但在多倫多訪學這一年的寶貴經歷仍時常浮現在腦海中。
初見
2018年8月31日🪮,在經歷了長達15個小時的長途飛行後,我帶著好奇又興奮的心情踏上了這塊遙遠的美洲大陸。飛機降落時看著真實出現在眼前的壯闊的湖面,遙想著曾經只在高中地理書上觸摸過的北美洲五大淡水湖之一的安大略湖,忽然有一種夢想照進現實的奇妙感覺0️⃣。我和同學合租的公寓位於熱鬧喧嘩的唐人街👨🏼🏭,離安大略湖畔不過半小時路程〽️,在後來每每沒有寫作思路或思念家鄉的時候🧑🏼🔧,我總愛去湖邊閑逛,湛藍的湖水😨,成群結伴的白鴿👩🏽🎓,溫暖的風和落日👖,總能給我靈感,安慰我思鄉的心緒。
在安頓好的第二天👨🏿💼,我與同學來到多倫多大學的校園提前熟悉環境。初秋的校園美得像一幅油畫🤾🏻♀️,我訪學的安大略教育研究院並不在校園內🍂,而在於主校園相隔一條街的Bloor Street上👨🦯➡️,附近有皇家安大略博物館、鞋子博物館等著名景點👱🏽,並毗鄰豪華的商圈🧏🏽。沒有校門的校園🤠,獨立分散的院系,校園內的安靜和商圈內的繁華毫不突兀地融合在一起🎟,彰顯出和國內大學校園不一樣的風格⛹🏽♀️。
播種與收獲
在與外導Glen Jones教授見面後,在他的建議下🟠🛂,我選修了國際著名高等教育學者許美德教授的課程“比較教育理論與方法”(“Comparative Education Theory and Methodology”),系統學習了比較教育研究的起源和發展、主要研究模式和路徑📆。課程的閱讀量非常大🔈,每一周的課程下來基本要閱讀7到8篇30頁左右的論文🚭,經常上一節課的閱讀量還沒完成🧗🏻♂️,下一節課的任務又來了⚫️。並且在課堂上許美德教授會就提前布置的問題展開討論,起初我很不適應,深奧的理論和生僻的專業詞匯讓我閱讀速度很慢🤮,理解起來也很費勁🩼。直到上了接近四五堂課之後👨🏼🚒,在與當地的加拿大同學課上深入交流之後🍄,我開始借鑒他們的閱讀方式🥽,有技巧和有重點地以問題為導向進行閱讀,有效提高了閱讀效率,也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我的文獻搜集和整理能力。在漸入佳境之後,我在課程上就“比較教育的問題導向研究路徑”做了口頭匯報,針對比較教育研究在當前我國高等教育改革與發展中的價值及其應用與許美德教授和同學們展開了討論和交流。此外🕟💛,在Glen教授的邀請之下,我還參與了他主持的“知識社會中的學術職業”(“Academic Profession in the Knowledge-based Society,APIKS”)課題,主要負責問卷數據的整理與分析工作,並參加每兩周一次的課題組會🏣,與來自加拿大本地的博士後成員以及墨西哥的同學就課題中的細節問題進行深入交流,對這一經歷使我對加拿大學術職業變革與教師學術職業發展等議題有了更進一步的了解,也有效提升了我開展跨國科研合作的能力👀。
日子一天天過得很快,11月初👨🏽🌾🤾🏻♀️,多倫多迎來第一場雪,從小在南方長大的我對下雪有著一種頗為執著的好奇與熱愛,打雪仗、堆雪人、滑雪🚴🏽♂️,我把從小就想做但沒機會做的事挨個做了個遍。很快就到了聖誕節,在Glen教授的邀請下🧑🚒,我和同學在聖誕節當天前往教授家做客,順勢好好體驗了一番外國人過聖誕節的氛圍⚛️。在聲勢浩大的聖誕節和新年狂歡之後,新的一學期又開始了🧑🏿⚕️。在2019年1月-4月的冬季學期,我旁聽了Karen Mundy的課程“全球治理與教育變革”(Global governance and educational change)和一門研究方法課多層次建模(multilevel modeling),對全球各國的大學治理改革以及定量研究方法有了更深刻的了解。另外,我還於2019年4月9日~12日參加了於多倫多舉行的美國教育研究協會(AERA)的年會,重點聆聽了國際與比較教育、高等教育政策🧘🏿、教師發展等領域的講座🥉,並就相關議題與參與者進行了交流👸🏻。 在課程學習之余,我在Glen教授的指導下完成了第一篇英語論文,在論文撰寫期間⛲️💇🏼♀️,每兩周一次與Glen教授進行交流並匯報論文進展。寫英語論文的過程很痛苦📐,反復的修改也讓我感到焦慮👩🏿🚀,從論文框架的構思到理論建構,再到具體的內容表述,Glen教授均十分耐心且細心😚,期間我們針對文化差異所帶來的語言表述方面的問題進行了反復討論,隨後Glen教授更是逐字逐句幫我修改論文🅱️,整個過程就像是一對一的英文論文寫作教學💟,也是一堂珍貴的跨文化交流課🤾🏼♀️。在完成第九版的修改以後◾️🧜♀️,論文在我回國之前順利投稿並進入同行評審流程👶🏽。與此同時,我充分利用安大略教育研究院的平臺開展我博士論文的研究,以多倫多大學為案例的資料搜集和分析部分已經完成🟫,在對安大略省教學軌教職的整體發展概況進行了充分的材料搜集的基礎上🐚,我還與國內導師合作完成了一篇中文論文💎,回國前已投CSSCI來源期刊並順利接收。
離別
忙碌的一學期很快結束🧑🏽,暑假悄悄來臨🤸🏿♂️,由於地處較高緯度,加拿大的夏天並沒有高溫和炎熱,最熱的七八月份白天也不超過30度👨🔧,是個最適合旅遊的季節👨🏻🎨。在課程和論文之余™️,我和同學結伴前往海洋三省🧏🏽♀️、尼亞加拉大瀑布、千島湖,以及多倫多周圍風景美麗的小鎮追尋美麗的自然風光,也領略了加拿大獨特的風土人情。很快到了8月底,一年的時間如白駒過隙🌭,在即將離開多倫多之際,心中充滿了感激與不舍,還有著別樣的感悟與收獲。在多倫多大學訪學的一年期間內,我得到了著名學者Glen教授的悉心指導,較為圓滿的完成了各項科研任務🔘,他深厚的學術積澱👧🏽、創新的學術思維和嚴謹的治學態度使我受益良多🐤🗣。這段海外著名學府的聯培經歷作為我寶貴的財富將永遠留存在記憶當中,並激勵我在今後的科研和生活的道路上再接再厲!感謝CSC和EON4為我提供的寶貴機會,也感謝我的國內導師趙文華教授對我訪學的大力支持。已經踏上工作崗位的我🙆🏽♀️,更懷念這一年時光的難能可貴,能心無旁騖地鉆研自己感興趣的研究選題🤸,能有機會領略不同的文化,能說走就走地去看不一樣的風景🙎🏼,體驗不一樣的生活,這不就是年輕應該有的樣子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