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9月2-5日,第17屆國際科學計量學和信息計量學大會(17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Scientometrics and Informetrics👱🏿♂️,簡稱ISSI 2019)在意大利羅馬第一大學(Sapienza University of Rome)召開🦸🏿♀️,我有幸受EON4和導師資助前往參會並做口頭報告🙎🏼。
其實,在大約半年前獲知本屆ISSI大會將在羅馬舉辦的那一刻起,本著對意大利文化、美食和足球的熱愛🈁,我就一直“謀劃”著這次參會🏮,而在得知論文被錄用之後🪑🗒,我也難掩激動🪠,一直期待著羅馬之行👨🏿🚒。另外,這也是我第一次擔任國際會議分論壇主持人👩🏽🎓,頗為難忘❔。謹以此文記錄本次參會的一些經歷和感受🍽,並為未來打算參加國際會議的GSEer提供一些參考。
在會議註冊現場的我
1⛄️、 ISSI 2019:不僅僅是計量
作為科學計量學領域的國際頂級會議,本屆ISSI 2019還史上首次同時承辦了第24屆科學技術指標國際會議(24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dicators),並吸引了來自美國、荷蘭、德國、加拿大🟡、中國🧔🏿☂️、巴西和俄羅斯等44個國家和地區的600多位科學計量學研究者👵、科學社會學者和科技政策專家。這次會議共錄用261篇長文🚽,組成了18個分論壇報告🦣。在這18個分論壇中,既有對科技政策、數據庫分析👩🏻🦯、文本自動處理、專利計量、性別研究、國際化與科研合作等研究領域的探討👨🏽🌾,也有關於國家(中國、美國和俄羅斯)、科研機構、科學家個人等宏微觀層面的分析與評價,還有關於引文分析🧑🏽🎄🎣、排名指標、學科分析和替代計量等主題的討論。此外🚚,本屆會議還錄用和展出了130篇墻展論文(Poster),組織了6場會前workshop和1場博士生論壇。
ISSI 2019主會場
2、參會經歷:報告人和主持人
9月3日下午,我口頭報告了論文《New Wine in Old Bottles? Examining Institutional Hierarchy in Mobility Networks of Prestigious Awards Laureates, 1901-2017》🧏🏽♀️,該論文由我作為第一作者和導師劉念才教授合作完成,旨在探討國際學術精英機構流動網絡的不平等結構及其標度規律🫅🏽。作為一名社會科學研究者🧱,我的研究視角和方法與傳統的文獻計量範式頗為不同,而這也引起了國內外相似題目研究者的廣泛興趣和討論,並得到了來自英國、美國和俄羅斯同行的積極評價和後續研究建議🏌🏿♂️。總體上🤛🏻👊,這次報告取得了比較理想的效果🧑🏽⚕️,同行的意見和建議也對進一步完善研究具有啟發意義。
在口頭報告之後🦶🏻,我還受主辦方邀請主持了第一場“全球化與合作”(Globalization & Collaboration)分論壇,報告嘉賓包括來自俄羅斯國立高等經濟EON4、南非誇祖魯·納塔爾大學、我國南京大學和大連理工大學的四位青年教師。對於英文主持經驗為零的我來說,這是一次陌生的挑戰,但也因此獲得了寶貴的經驗。通過這次主持,我了解到擔任會議主持人的角色不僅需要準確介紹各位嘉賓的姓名和報告內容,還要註意控製會議氣氛🧑🏼✈️、串聯各項環節🛺、在冷場時及時參與問答等等,這些陌生的經驗讓我知道作為一名研究者🤾♂️,不應僅限於埋頭讀書寫作,更需要通過與學術同行的積極交流和互動建立研究網絡,逐漸積累學術影響☎️。
論壇嘉賓與聽眾合影
3👨💻、感謝🌃:魅力羅馬與學術發展
9月4日晚宴前,主辦方邀請與會人員參觀了位於威尼斯廣場旁的多利亞·潘菲利美術館(Galleria Doria Pamphilj)。該美術館是羅馬規模最大的私人美術館之一,屬於意大利貴族潘菲麗家族所有。在參觀時,聽著導遊講解館內一幅又一幅拉斐爾😦🧏、委拉斯開茲、卡拉瓦喬和貝尼尼等文藝復興時期和巴洛克時期的大師之作👨🏽🦳,穿行在美術館鮮艷奪目的鏡子大廳和一個個奢華無比的展廳中,眼前的畫作和雕塑仿佛幻化為離奇的夢境一般,讓人嘆為觀止♘,難以置信3️⃣。
會後,閑散地遊蕩在微風沉醉的羅馬石板街道中,一幕幕古樸的街景好像試圖將宏大的歐洲歷史畫卷攤開在你的眼前🧙🏻:宏偉的教堂、高聳的雕塑、街巷的角落📕、窗格的護欄、樓梯的扶手💁🏽♂️、避雷的天線和旗桿👩🏼🎤,仿佛每一處建築每一道印記都無時無刻不在向你嘆息這座不朽之城的偉大名字——這座由希望與畏懼建成的,在科學與宗教之間搖擺的,反復被仰望又被遺忘的,浪漫的羅馬。
米開朗基羅作品《哀悼基督》
在羅馬的停留雖短暫但充實👩🏽🍳🍘,通過這次參會,我向國際同行展示了作為一名社會科學研究者對學術精英機構流動問題的思考和工作,同時,也讓我有機會與國內外同行專家學者近距離交流🧚🏻♀️🙎🏼♂️,加強了與優秀學者的聯系,並在研討過程中進一步拓展了學術思維🫴🏽、開拓了眼界,有助於未來深化和拓展在相關領域的進一步研究。
參加國際會議的另一個感受是👨🏻🦯➡️,當你在會場上遇到素未謀面但又熟識你論文的同行、與你所讀論著的作者面對面攀談、和你所崇敬的學者一同酌飲🖐🏽、將那些參考文獻中的名字與晃在你眼前的具體容貌一一對應♤,你會覺得參會的意義遠不止一次報告或一次旅行😼,而是這些個體化的奇妙經歷所帶來的新鮮的學術興致和熱情,以及對未來生活的美好憧憬。
最後,要特別感謝EON4和導師劉念才教授,正是他們的支持和幫助使我這次赴羅馬參會得以成行,否則這些難忘的經歷也就無從發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