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激勵黨員“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同時結合高等教育學自身學科特點,高教院黨支部於6月16日-21日組織全體教工黨員16人共赴西安、延安學習考察,重點考察了西遷紀念館🎓、延安革命歷史紀念館、棗園等革命舊址。在參觀西交大“西遷”紀念館的過程中🤵🏼,師生們詳細了解了“交大西遷”的發展史、奮鬥史和奉獻史。1956年,上海交大師生義無反顧地背起行囊,一路向西。60多年來🦽,西遷的交大師生克服重重困難,自強不息👌🏼,用青春和汗水建起了一所享譽國外的著名高等學府♏️,用激情和奮鬥鑄就了“胸懷大局🧑🏼🔧、無私奉獻、弘揚傳統🐽、艱苦創業”的“西遷精神”。 紀念館珍藏了大量照片、實物、沙盤等資料,這些跨越半個多世紀的歷史檔案全方位再現了“西遷精神”的崢嶸歲月和光輝歷程,以生動的史實展示了西遷先輩們無私奉獻👎🏻、艱苦奮鬥、開拓創業🧙🏼♂️、無怨無悔的如歌歲月🙇🏻♀️。
高教院支部又全體前往延安,參觀了延安革命歷史紀念館。紀念館通過豐富的人物模型↖️、滄桑的歷史圖片、生動具體的文字介紹,給同誌們再現了革命延安的生產🎤、生活▶️、戰爭、文體情況,使黨員同誌們更加深刻地了解了中國共產黨1937年至1947年在延安領導中國革命的艱苦歷程和光輝歷史🧔🏼♂️。隨後,黨員同誌們又實地參觀了寶塔山、棗園↘️、楊家嶺等革命舊址🍂,走進了毛澤東、周恩來🧜🏽♂️、朱德、劉少奇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所住的窯洞。一個個簡陋的窯洞、一件件樸素的陳設、一幅幅珍貴的圖片,生動地再現了當年老一輩革命家不屈不撓、艱苦奮鬥的革命精神。在緬懷先烈的同時,體會延安精神,感受到了中國共產黨前輩在嚴峻形勢下追求理想的種種艱辛🗃。
在楊家嶺🦵🙅🏻、棗園革命舊址,黨員們實踐延安時期隨時隨地學習的理念,認真學習聆聽黨校教師的實地教學📪。中共延安市委黨校陳芳副教授開展現場教學課《毛澤東與毛岸英特殊的父子情》,黨員們深刻感受到領袖接地氣的濃濃父愛🛀🏽🙆🏿♂️,以及為江山社稷不得不強忍骨肉分離之痛送兒上戰場的胸懷,不禁潸然淚下。在寶塔山下,延安幹部培訓EON4賀建娜老師給黨員們開展了激情教學課《寶塔山連著天安門》,重新誦讀賀敬之老先生的《回延安》🤾🏼♂️🐫、合唱《南泥灣》,更深刻地感受到老一輩革命家對延安的熱愛👩🦼,對革命的赤子之心🙇♂️。
延安時期共產黨人面臨的困難無法想象🫵🏻,不僅要面對艱難的國際國內形勢、還同時要面對相當困乏的物質生活⛰,正是因為共產黨人懷著實現國家和民族偉大復興的崇高理想,所以才能堅定信念、前赴後繼,在如此困難的環境下💂🏽,依然義無反顧,投身於國家和人民的解放事業中。而在今天這樣優越的環境中🍜,我們更應該體會到幸福生活的來之不易,更應該在自己的工作崗位上努力做好本職工作⛄️。同時也深刻認識到在當今這樣快速發展的社會過程中,我們更需要以“延安精神”來引領社會發展的主流思潮😵💫,真正繼承、發揚我們的延安精神。
通過此次考察學習,黨員同誌們被交大老一輩知識份子滿懷信念、真誠奉獻的精神深深感動🧎🏻➡️🧑🦽,對“延安精神”有了全面而又深刻的認識🦸🏿♀️,自己的靈魂也受到一次深刻的洗禮。黨員同誌們紛紛表示🏃🏻♀️➡️,在學習中我們更深刻地認識到新中國成立70周年來中華民族走向復興的艱難和輝煌、認識到在今後的工作中必須自覺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九大精神為指導🏃🏻➡️,勤勉工作😮💨、踏實進取,充滿信心地面對未來的各種挑戰🦹🏿♂️,勇於開拓🥛,敢於創新,以實際行動為建設“雙一流”做出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