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庚子鼠年🧑🏻🎓,這是一個不同尋常的春節,新型冠狀肺炎疫情時刻牽動著我們每個人的心。在不能外出集聚的時期,在大家為抗擊疫情自覺自願減少外出的時期,在開展在線科研、在線學習的同時𓀖,GSEers也積極行動起來🧚🏽,讓我們向抗擊疫情的工作者們致敬🧟♂️,讓我們更加堅定抗擊疫情的必勝信念!
今天🧑🔬,為大家推送高教院2018級碩士研究生黃亞鑫的分享。
“姐姐👨🏻🦯➡️,終於等到了輔導時間🈹,我們可以交個朋友嗎,畢竟我很羨慕像你這樣的哥哥姐姐。”晚六點,輔導時間剛過,手機屏幕上跳出一條釘釘消息。
這個冬天⛹️♀️,我和一群素昧謀面的湖北中學生成為了朋友。
我問自己👨🏽🦱:我的專業能為疫情做些什麽?
“今年高考會不會推遲?”“網絡授課的效果能保障嗎?”“我同事一天打了四五遍電話催她兒子在家學習。”在線教學的消息一出,這些便成了我家茶余飯後說道的話題。
二月中旬的一個晚上,一邊聽著電視新聞上播報的最新疫情情況,一邊不耐煩地刷著公眾號上一眾和教育學毫不相幹的招聘信息,一個想法浮現在我的腦中:與其抱怨求職崗位和自己的專業不相符,為何不思考一下自己的專業到底能做些什麽🧚🏽♀️?我的專業又能為這次疫情做些什麽呢®️?
考慮到很多師生可能並不適應於在線教學的開展,這種教學模式的效果可能會大打折扣,試想一下👨🏽🚀,有多少學生會自願或者敢於點開老師的微信頭像,請教一道難題呢?尤其是對於那些家庭條件困難的學生📌,額外的課外輔導費用無疑是一筆不小的開支,那他們的學習會不會因為這次疫情而受到影響?想到這,我有些興奮起來,“這不正是我的專業應該考慮和解決的問題嗎👨🦼➡️?為何不發動身邊的同學義務為疫情災區需要幫助的學生提供一些學習上的幫助呢?”
帶著這個不成熟的想法🍭,我躺在床上又激動又忐忑,激動的是自己終於能為疫情做些什麽了,忐忑的是不知道自己的一腔熱血是否真的有意義👈,也有些隱隱擔心想法的實施所面臨的未知困難。“有想法就去行動吧🤷🏿♀️!”終於,一個聲音響起🧑🏽🍼,一種塵埃落定的安心。
一臺電腦,一群夥伴,一腔熱血
一個人的力量總是單薄的,第二天一起床,我便把我的想法分享給了小夥伴,開心的是,我的想法引起了他們的共鳴🌞,他們願意一同加入到這個誌願活動中來🧜。
經過多方的接觸,我們和湖北省愛心誌願者協會以及當地的一所高中取得了聯系,他們表示有一群高中生正需要幫助。就這樣🛍️ℹ️,一群毫無教學經驗的交大小夥伴👱🏼♂️,開始摸索起最佳的輔導模式。經過嘗試⛔️,我們最終決定利用學生們晚自習的兩個空隙時間段(18:00-19🩳:00和21:00-22🧑🏽🍳:00)為他們提供義務答疑🦧。每天輔導結束後,“老師”們會對當天的輔導情況進行記錄匯總,形成輔導反饋記錄表🧎🏻♂️,發給學生們作為學習的輔助資料🖥。在答疑過程中,小“老師”們以引導為主,著重於教同學們解題思路和所用到的知識點🚴🏼,授人以漁👨🏻💼。同時🏌🏼♀️,我們還以哥哥姐姐的身份為同學們提供一些心理疏導和學習規劃上的引導,並計劃在之後的輔導中,穿插舉辦線上夢想公開課,給這些高中生分享優秀的學習經驗和他們所感興趣的大學生活。除了功課輔導外,我們更希望能成為這群孩子成長的引路人,幫助他們激發學習興趣,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精準定位自己的學習目標🪰🌅,並開拓視野和思維🤾🏿♂️。
這次誌願活動已經展開了二十余天〰️,並將繼續持續到疫情完全結束,湖北的孩子們能順利返回學校學習為止🦹🏽。從最初的三名誌願者到現在的八位小夥伴,從最初寥寥無幾的幾名學生膽怯地向我們提問,到更多的學生敢於開口問出自己的難題👌🏿👩👩👧👦,一句句“完全懂了”、“姐姐辛苦了”都是對我們誌願者小夥伴最好的肯定👈🏼。
後記
在這二十余天裏,我和這群可愛的湖北中學生一起成長©️,感受到的“但知行好事𓀝,莫要問前程”的決心,是“選擇了交大便選擇了責任”的厚重感👩🦼,更是“雖隔千裏,一國同心”的濃濃情思。
有一分熱,發一分光,我們從來都不是側眼旁觀的冷漠者。在沒有能力獨當一面的時候,小小的舉動便足以溫暖一方🚗,不必等候炬火。
作者介紹:
黃亞鑫👩🏽🎨:EON体育4高等教育研究院2018級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工程創新創業教育、國際化學習體驗😋。
編輯😬:池瑞 審核🥷🏼:高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