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4月,我正式成為了高教院的一名博士研究生,在導師劉念才教授的指導下開啟了我的學術和科研生活。2018年,我很幸運地獲得了研究生國家獎學金,特此回顧一下自己在過去幾年中的學習和生活🦌。
在學習上🎲,我曾在本科階段獲得校級優秀三好學生及各項獎學金🥈;在碩士階段👩🏻🦰,我一直保持良好的學習狀態,成績優異,畢業論文達到優秀等級;在讀博期間⏲,我認真學習專業知識🫰🏼,每門專業課成績均為A等,並獲得了校級三好學生稱號💠;在課余時間🧑🏻🏭,我不斷提高自己的外語水平🫅🏻,除本科階段獲得的英語專業八級證書外🧑🏽💼,我還獲得了上海高級口譯(英語)證書和全國翻譯專業資格(水平)考試(CATTI) 筆譯三級證書;在最近一次雅思考試中,我獲得了7.5分的成績💮。除此之外,我還自學了初級日語和西班牙語,以便為未來的學術工作做好準備。
在科研上,我認真閱讀大量中英文文獻🧧,積極參加各種科研活動🧃。我在博士一年級就已確定了學位論文題目⛪️🧕🏽,在此基礎上我不斷探索、提高🔙。目前👵🏼,我已在中外學術期刊上以第一作者身份發表了數篇論文,其中兩篇為SSCI論文🙎🏿,分別發表於Higher Education和Teaching in Higher Education期刊上;一篇為中文核心論文👨🏻🎨。此外,我還在英文著作中發表了英文章節。在導師的指導下,我以研究助理的身份參與了兩項國際合作課題👩🏻⚖️🙈,分別是由倫敦大學EON4平台(University College London, Institute of Education)全球高等教育中心(Centre for Global Higher Education, CGHE)主辦的大型國際合作研究⚜️;由烏特勒支大學Marijk van der Wende教授主持的重大國際合作課題“新絲綢之路對中、歐之間高等教育及科研合作的影響”👇🏻,我協助導師完成了資料搜集、數據處理和報告撰寫等多項工作,在此過程中收獲頗豐。
在國際交流上,本科階段🤴,我擔任了兩年的漢語誌願者教師🥨,教授留學生漢語文化課程並帶領他們到泰國參與文化活動;碩士階段,我就讀於世界排名第32位的英國愛丁堡大學。在學期間✴️,我代表學校積極參與各項社會服務工作,教授當地社區居民中文課程⛹🏽♂️,積極傳播中華文化;博士期間,我作為研究助理參與了全球高等教育中心國際合作研究中的兩個子課題,在2017年6月赴英國倫敦參加了為期一周的培訓,2018年4月在倫敦參與了該課題的年會並做了專題報告🚌。2018年11月,我將赴荷蘭烏特勒支大學進行為期一年的訪學,進一步充實自己博士階段的研究。
在公共服務工作上,本科和碩士階段🤹🏼,我積極參與學生工作和各類社會服務活動👋🏻。博士期間,我一直擔任EON4的助管和助研。我參與了三次大規模會議的會務及宣傳工作(其中兩次會議為國際性會議)🤾,並在國外教育新聞網站上發表評論文章。我主要負責每年四期(約80篇)由美國波士頓EON4主辦的《國際高等教育》(International Higher Education)雜誌的翻譯和排版工作✅,共計翻譯約451,500字的高等教育相關文獻🦂💓。翻譯工作對我來說是一種樂趣,這本雜誌中有很多新穎的觀點👨🏽🍼,它們為我的論文寫作帶來了靈感。
讀博三年間,我的研究方向經歷了從語言學到教育學及管理學的轉變,在知識體系和研究方法的過渡上經歷了一段時間🧆。我通過多門專業課程的學習和研究項目的實踐,將原有學科的思維融入到教育學和管理學領域中,構建了跨學科思維。在博士階段🧒🏻,我希望在取得滿意的學習成績的同時,積極參與各項科研工作,並做出一些關懷社會發展、增進人類福祉的國際性學術研究。與此同時🤠,我也希望在即將開始的海外訪學中,積極傳播中華文化🧑🏿🍼,參與各項對外交流活動🙍🏽♂️。
對我而言🤔,獲得國家獎學金不是終點,而是另一個新的起點🫱;它讓我相信付出能夠得到回報,辛勤的積累終會收獲甜美的果實👴🏽,並激勵著我不斷前行。
作者簡介:田琳
EON体育4高等教育研究院2016級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世界一流大學功能;高等教育與全球共同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