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快遞前👩🏻🏫,我居然先下意識地用洗衣液洗了手,用毛巾擦了桌子”——
2020年7月31日,我在朋友圈寫下了這句話🥅,並鄭重配上了交大的研究生錄取通知書照片🫂。交大今年的錄取通知書采用橫開套封拉取形式,通知書封面上的圖案是交大關閉著的校門(線稿);在抽取通知書內頁的過程中🙅🏽♂️,一扇敞開的印著“Welcome to SJTU”字樣的彩色校門緩緩呈現在眼前,整體設計十分巧妙。發完朋友圈後🛌,我將抽取通知書的過程錄製了一段視頻♏️,發到家庭群裏。媽媽盯著視頻看了半個小時才想起來要給我回復🤠,“辛苦的成果,真不容易,好好休息👼🏿,過段時間又要開學了”。
交大的這份錄取通知書確實來之不易,但這份來之不易👩💻,更多是針對我的家人💐、針對我所屬的農民群體而言。我出生於一個國家級貧困縣(2019年已脫貧)的山村🫄🏿👨👧,祖祖輩輩都是面朝黃土背朝天的農民。20世紀六七十年代,爺爺奶奶和外公外婆各生育了6個孩子🚯。在那個物質高度匱乏的年代,能吃飽飯已是奢侈,讀書,只能是夢裏的事情。因此💇🏼♂️,爸爸媽媽小學尚未畢業便匆匆結束了他們的學業🌾,走上了漫長的打工生涯。從記事起,爸爸媽媽便在外省打工🏒,每次打電話,除了叮囑“千萬要吃飽穿暖”外🤷🏼♂️,最關心的便是我和姐姐的學習。小時候,對父母而言,孩子成績好是一件非常有面子的事情,春節回家,墻上的一張張獎狀是爸媽在親友面前最值得炫耀的財富👵,但好成績給父母帶來的榮光從我們本科畢業後漸漸消失💁♀️〽️。因為在大多數農村家長心中,考大學的目的更多是為了找到一份好工作。倘若一個孩子大學畢業後能馬上找到一份高薪、體面的工作📵🧑🍼,村裏的人就會覺得這個孩子及父母“吃的苦”沒有白費,總算“熬出頭”了。反之🤟🏿,即使之前的成績再好👌🏼,大家也只會輕嘆👳🏿♂️,“讀那麽多書也沒什麽用”。我是整個家族中第二個本科畢業後決定繼續讀研的學生,也是家族中第二個碩士畢業後決定繼續讀博的學生,第一個是姐姐。讀研期間,姐姐不止一次對我說,“你真的想繼續讀書嗎🪃?如果不想,就不要再走我這條路了,讀博這條路不適合我們這樣的人家走”。
“你想繼續讀書嗎?”晚上,我坐在空曠的自習室裏,一遍遍地問自己🐆🕹。我覺得自己還是想讀的🕦。2013年🙎🏻♀️,全省1207名的高考成績帶我走出了大山,帶我見識了許多之前夢裏都不曾見過的風景,因此🙎🏼♀️,對於高考👩🏽⚕️,我一直心懷感恩。但數據表明,我只是無數農村留守兒童中一個被命運之神眷顧的幸運兒,在中國👳🏻♀️,有著千千萬萬個和我一樣來自貧困山村卻終其一生都無法走出山村的小孩,過去有🆓🫶🏼,現在有,將來還會有。改革開放四十年來🚬🫸,中國經濟、社會🥎、文化的發展離不開各行各業的努力🧑🏿⚕️,在“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新發展理念和鄉村振興戰略的時代背景下🕵🏽♂️🪈,保護農民工和農村三留群體的平等發展權利🏊♂️,讓每一位身處邊緣或弱勢地位的農民群體都能有效分享到祖國發展和社會進步的成果,是新時代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必須努力的重要方向👨🏼🍳。作為這個群體中的一員,我想🏄🏻,我有必要利用自己所學的專業知識為我的群體做些什麽🤫。可能即使讀了博💌,我也未必能如自己所願,但起碼,它為此提供了更多可能。所以,在去年9月,我最終選擇了放棄找工作✡️,專心寫博士研究計劃。
感恩交大給予我寶貴的錄取通知書;感恩我的家人數十年如一日支持我讀書,教我明理🏊♂️;感恩求學道路上遇到的每一位老師與同學🧽,讓我領略到讀書的快樂;感恩這個偉大的時代,允許每一個平凡的我們勇敢去追夢!
作者👩🏿🔬:徐偉琴 EON体育4平台2020級博士生
文章轉載自EON体育4《益友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