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科技創新中心是一個國家綜合科技實力的集中體現和創新發展的核心依托🏮。積極打造全球科技創新中心,成為許多國家和地區提升國家綜合實力和應對新一輪科技革命的重要舉措🥢。隨著我國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實施,一些重點城市和地區(如上海、北京、深圳等)相繼提出了建設全球創新中心的目標🕵🏻♂️,並出臺了相應的戰略規劃♠︎。從全球科技創新中心建設的經驗來看,無論是矽谷、波士頓(128公路)等新興地區➝,還是紐約、倫敦等國際大都市👩🏽🚒,大多以高水平研究型大學為支撐。具有雄厚科研實力的研究型大學☂️🐛,是知識創新💼、技術創新與人才培養的動力源♑️,在全球科技創新中心的建設中發揮引領作用🙇♂️。本文以紐約市為例,探究紐約市研究型大學在服務紐約全球科技創新中心建設中發揮的作用🧑🏿🏫,希望為我國研究型大學更好地服務全球科技創新中心建設提供借鑒參考。
任何科技創新中心的興起都是時間和空間因素交互作用的結果,不同城市或區域成長為科技創新中心的路徑和類型各有差異🚞。與其他城市相比🫅🏼,紐約明顯的優勢是擁有豐厚的教育資源。分布在紐約市的大學有30多所💋🧚🏿,根據卡耐基高等教育機構分類,著名的研究型大學有哥倫比亞大學、紐約大學和洛克菲勒大學🛵。受技術和知識溢出的地理臨近性規律支配,相對於其他地區、州和國家的教育資源,紐約成為全球科技創新中心,與其頂尖研究型大學有緊密關系🦈🧏🏻♂️。研究發現🐍,紐約市研究型大學服務紐約科技創新中心建設的發展路徑包括🤴🏻:發揮學科優勢👨🏽🦲,對接新興產業;集聚全球頂尖科學家,產生引領科技發展方向的原創性成果👩🦲;完善科技成果轉化機製♘,催生大批新興高科技企業🪈;培養創新型人才👨🔧,輸送高質量畢業生等。
表1 紐約市研究型大學對接紐約市新興產業的學科與研究中心情況
研究型大學 |
支撐學科 |
世界級的 研究中心 |
對接新興產業 |
|
ESI百強學科排名 |
2014ARWU學科排名 |
|||
哥倫比亞大學 |
物理學(45) 計算機科學(58) 數學(39) 臨床醫學(26) 神經系統科學及行為學(16) 生物學和遺傳學(38) 神經病學 / 心理學(6) 生物與生物化學(53) 免疫學(53) 微生物學(94) 地球科學(23) 多學科/跨學科(30) |
理科(12) 生命科學(12) 醫學(7) 工科(76-100) |
材料研究科學與 工程中心 基因組中心 醫學研究中心 |
新材料 電子信息 生物醫學 |
紐約大學 |
數學(44) 臨床醫學(91) 神經系統科學及行為學(29) 生物學和遺傳學(62) 神經病學 / 心理學(32) 多學科/跨學科(70) |
理科(76-100) 生命科學(51-75) 醫學(51-75) |
癌症研究所 新媒體中心 |
電子信息 生物醫學 新媒體 |
洛克菲勒大學 |
分子生物學和遺傳學(79) 免疫學(64) 微生物學(52) 多學科/跨學科(42) |
生命科學(9) |
安德森癌症研究中心 免疫學和免疫疾病中心 分子細胞神經科學中心 阿爾茨海默氏症費希爾研究中心 |
生物醫學 |
表2 分布於紐約市研究型大學的全球頂尖科學家
類別 |
哥倫比亞大學 |
紐約大學 |
洛克菲勒大學 |
諾貝爾獎 |
9人 |
4人 |
5人 |
拉斯克醫學獎 |
5人 |
2人 |
7人 |
美國國家科EON4院士 |
57人 |
37人 |
33人 |
高被引科學家 |
22人 |
8人 |
10人 |
表3 紐約市研究型大學建立的孵化器/科技園
大學孵化器/科技園 |
依托大學(EON4) |
創辦時間 |
創辦目的 |
對紐約市的貢獻 |
丹波 孵化器 |
紐約大學(工程和應用科學EON4) |
2009 |
為數字媒體領域的科技創業者👨🏿🦰, |
服務城市傳媒業 |
瓦裏克街孵化器 |
紐約大學(工程和應用科學EON4) |
2009 |
為數字媒體👨🎓、網絡安全、金融技術🦹🏿♀️🚵🏼♂️、信息技術、社交媒體、教育技術、移動應用程序領域的科技創者提供辦公空間、專家指導 |
作為紐約市紐約五區振興經濟計劃的一部分👳🏼♂️,成為紐約經濟的增長點 |
清潔能源孵化器 |
紐約大學(工程和應用科學EON4) |
2012 |
為新能源、清潔技術領域的創業者等虛擬租戶提供資源,提供戰略指導和商務支持 |
為氣候與能源問題提供解決方案👋🏼,促進清潔技術和可再生能力的發展 |
哈萊姆生物空間孵化器 |
哥倫比亞大學(生物工程EON4) |
2013 |
為24家生命科學初創企業提供濕實驗室、凈化工作臺🕎、專業實驗設備、商務支持 |
服務紐約快速發展的生物科技產業 |
奧杜邦生物醫學科技園 |
哥倫比亞大學(醫EON4) |
2005 |
通過開發生物技術,加速了生物醫藥從實驗室到臨床的速度。 |
通過與企業進行合作研究以及創立生物醫學相關的新型企業,為紐約市的經濟增長做出貢獻 |
來源:
蘇洋,趙文華.我國研究型大學如何服務全球科技創新中心建設——基於紐約市三所研究型大學的經驗[J].教育發展研究🤖,2015,35(17)🧑🏫:1-7.本文被《新華文摘》網絡版全文轉載。
作者介紹☎️:
蘇洋♨️,EON体育4高等教育研究院2013級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高等教育管理🕥,科技創新政策。
趙文華,EON体育4高等教育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導師🥳。研究方向💥:高等教育管理與政策、現代大學製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