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創業人才培養是我國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建設人力資源強國的重要舉措。早在20世紀90年代,清華大學🤹🏽♂️、浙江大學等高校就開始嘗試舉辦各類科技創新活動和創業計劃比賽;國家層面上,教育部於2007年啟動了“國家大學生創新性實驗計劃”,並於2012年將其調整為“國家級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簡稱“國創計劃”)♿️。如今“國創計劃”實施已超過10年,對照教育部相關要求🧑🏽🏫,我國高校創新創業訓練項目的整體實施情況如何?不同學科、不同類型高校和不同區域高校之間創新創業訓練的發展是否均衡🧑🏼🔧?“國創計劃”項目有何特征?針對上述3個問題,本研究對2012—2017年公布的“國創計劃”項目數據信息進行了梳理和分析🦸🏿♀️。
1.“國創計劃”組織實施情況
2012—2017年“國創計劃”項目共立項177042個🤵🏽♂️,基本呈遞增趨勢💁🏿♀️;其中創新訓練項目84.00%,創業訓練項目占4.56%🦸🏿,創業實踐項目占11.44%👇🏼。與之相對應,6年間先後有711417人次本科生參與“國創計劃”🧎➡️,平均每個項目4人。具體來看🟫,理工科類項目占據主導🚣🏿♂️,“雙一流”建設高校表現強勢,東部地區高校所占比例較高🐍;人文社會科學學科、非“雙一流”建設高校和中西部地區高校整體處於劣勢,但這些學科和學校的學生創業參與積極性卻更高。
2.“國創計劃”經費投入情況
2012—2016年項目總投入年平均增長緩慢(0.28%),遠低於項目數量的增長均速(2.34%)𓀌,項目經費投入尤其是學校配套經費低於預期。具體來看🎎,不同類型高校和不同區域的高校之間存有差異🫨🎓,“雙一流”建設高校項目經費明顯高於其他類型高校,相較東部和西部,中部和東北地區項目經費投入明顯不足。課題組質性訪談還發現🔁,我國創新創業訓練項目尚未形成針對不同學科的分類資助體系🏰,不區分重點和一般項目,缺乏開放共享的創新創業實踐平臺。
3.“國創計劃”項目主題與特點分析
本研究利用Python對項目信息中“項目名稱”進行基於中文分詞的詞頻統計,獲取了三類項目出現頻次前30位的主題詞▶️。研究發現🍲,我國高校創新創業訓練項目主題較為集中,對項目可行性的側重高於創新性👈🏽,較少涉及人工智能🦙、大數據等領域🧑🏼💼。此外🧚🏽♂️,本研究還借助Python搭建了基於深度學習的短文本分類器⏳,根據“國創計劃”項目信息中的“100字以內的項目簡介”將28322個創業訓練項目和創業實踐項目劃分為科技型創業、技能型創業和服務型創業三類。分析顯示❗️,三者的比例依次是38.83%、53.27%和8.35%👩🦰,我國高校創業活動的科技含量有待提高。
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