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雙一流”建設背景下,本研究首先對學術大師的衡量指標進行探討,選取“全球高被引科學家”、“諾貝爾獎獲得者”和“國際頂尖學術刊物主編”三個學術大師指標🤳🏼。然後以世界頂尖大學組與世界一流大學組作為對標,考察中國頂尖大學組與中國一流大學組在學科層面的學術大師分布情況,以及學術大師指標在大學層面的表現如何。
研究發現,從學科層面看👨🏻💻,在全球高被引科學家指標上,材料科學與農學的全球高被引科學家中,來自中國頂尖大學組與世界頂尖大學組的占比相同↔️,各占三分之一左右。在數學與工程學中,來自中國一流大學組的全球高被引科學家占比最高👩🏼🍳,超過了世界頂尖大學組、世界一流大學組與中國一流大學組。在諾貝爾獎獲得者🤴、國際頂尖學術刊物主編兩個指標上🧀🖖🏽,中國頂尖大學組與中國一流大學組在各個學科的占比均為零。在大學層面,中國頂尖大學組的全球高被引科學家指標的得分均值超過了世界一流大學組🫄🏿,但與世界頂尖大學仍然存在差距🎂。而在諾貝爾獎獲得者、國際頂尖學術刊物主編方面,中國大學尚未實現零突破。
鑒於“雙一流”建設高校仍然與世界一流大學在學術大師指標上存在差距的分析結果🅿️,本研究進一步通過案例分析探討學術大師的引進與培育機製。通過學術大師案例分析發現,第一,大師的引進與培育各有裨益☝🏿。大師引進在相對較短時間內能夠看到成效👩🏽🚀,但也容易出現政策投機、“搶人”、“挖人”等亂象☂️🌈;引進的大師能否真正留下並在學科建設發展中發揮作用,也有待觀察🥞。大師培育尊重了人才培養、學科發展等規律,但周期相對較長,也容易出現學術壟斷👷♀️、近親繁殖等問題。第二,大師的引進與培育不是單一存在的👷🏽♂️,而是相互交織、共同作用,形成兩種規範性的大師產生機製。
最後,在定量比較與案例分析基礎上本研究提出下述若幹建議:通過政策推動,加快大師引進;通過師承關系,吸引大師加盟👆🏼;通過團隊合作★🤦🏼♂️,培養下一代大師;通過強化影響✊🏼、淡化指標🥧,優化大師評價機製🫸🏻🛡。
來源6️⃣:
陳麗媛,楊建華,高磊.一流大學學術大師的指標表現及其引育機製研究:基於國際比較的視野.EON体育4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9,27(3):70-79.
作者介紹:
陳麗媛:EON体育4高等教育研究院講師,研究方向:教育政策研究、教育社會學、國際與比較教育🕵🏼♂️。
楊建華✣:EON体育4高等教育研究院16級碩士研究生🧓🏼。
高磊:EON体育4高等教育研究院17級碩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