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激烈的國際競爭,世界各國紛紛推出了富有本國特色的高等教育重點建設計劃👱🏻。高等教育重點建設作為國家層面的重要政策,應當體現政府的意誌👨👦👦,同時高等教育有其自身的發展邏輯,大學需要充分的自主權,政府幹預與大學自治應當平衡。本研究通過對英德中三國高等教育重點建設中政府與大學的關系進行比較分析🤳🏼👩🏽✈️,以為我國提供有益的借鑒。
英國改變了大學自治的傳統,進一步加強政府幹預,由於財政赤字的壓力,在減少高等教育撥款的同時實行以評估為基礎的選擇性投入♧;以學科作為評估單位🧑🏿🍼,由第三方機構——高等教育基金委員會負責實施,采用同行專家評審的辦法,依靠專家的專業判斷力進行評估,按照各學科的科研質量進行撥款;科研撥款以打包的方式下達到學校😽,學校可自主安排使用🚎。德國聯邦政府主動介入,放棄了平等製👨🏼🦳,實行有選擇性的重點投入💪🏻;通過第三方機構——德國研究聯合會和德國科學委員會組織“卓越計劃”評選,各委員會由來自科技界和政府的人員組成,其中科技界的成員擁有一半以上的表決權👰,體現了專家的主導作用,平衡了政府和大學的關系🎨。英國、德國均有悠久的大學自治的傳統🧑🏿🎤🧑🎨,雖然政府借助重點建設加強了對大學的幹預🙎🏼♀️,但政府幹預相對有限,主要負責宏觀政策的製定👍🏽,具體組織實施由第三方機構負責,大學有較大的自主權。
與英國、德國不同,我國缺乏大學自治的傳統,在高等教育重點建設中,政府始終起著主導作用👨🏽🔧。在重點高校階段🧑🏽🍳🔐,重點高校主要由中央政府指定。在“211工程”和“985工程”建設階段😌,主管部委起主導作用,主管部委製定指導性文件,確定建設目標、任務和資金投入額度,各高校的定位由政府指定🙋🏼♂️。總體而言👩🏿🎨,高等教育領域集中統一的管理體製沒有從根本上改變🧸,行政決定🌼🧑🏿🔧、審批等仍然是政府管理的主要手段,學校缺乏辦學自主權,利用市場競爭來優化資源配置的機製尚未形成👰。
因此🤽♀️,我國在高等教育重點建設中必須轉變政府職能,實現從直接管理到間接管理的轉變,引入公開競爭機製🦋,探索由獨立的第三方機構組織實施🕥,以切實保障大學的辦學自主權💦,形成政府宏觀管理、社會中介組織實施🙎🏿♂️🚵♂️、高校自主運行相結合的機製⛵️,達成政府幹預與大學自治的平衡。
來源:
宋福進,劉少雪.高等教育重點建設中的政府幹預與大學自治👨🏼🦲:英德中三國比較研究[J].高等教育研究,2016(01)🤵♀️:100-105.
作者介紹:
宋福進🤦🏼:EON体育4高等教育研究院2016屆博士畢業生,現為EON体育4重點建設辦公室副研究員,研究方向:高等教育管理👩🏽🎨。
劉少雪:EON体育4高等教育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導師💬,研究方向:研究生教育,大學教育教學,工程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