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我國高等教育正處於快速轉型發展期👨👧👧,很多大學的辦學目標在最近20年發生了實質性轉變,建設世界一流大學既是建設創新型國家的需要,也是這些大學尋求在世界和國內高等教育界坐標地位的目標追求。身處這些大學中的教師,既是國家創建一流大學的貢獻者、受益者👨🏻🍼,也是大學快速轉型發展過程中壓力和風險成本的承擔者。原有的教師隊伍隨之出現分化,其中部分教師越來越跟不上學校快速轉型發展的步伐,淪為大學快速發展過程中的“跟跑者”。從教師自身來說💺,這些教師對自己的職業前景不樂觀,但又不想放棄現有崗位,職業發展的負擔較重;從大學組織來說➞,也希望盡快消化“跟跑型”教師🪤,但在具體做法上又很矛盾:既不願意為他們降低職務晉升條件,又缺乏切實有效的方法讓這部分教師退出崗位。因此🌁,理性分析大學在快速轉型建設一流的道路上出現的“跟跑型”教師現象🧗♂️🏆,探討消解和避免未來繼續出現“跟跑型”教師的製度機製,是本文的主要意圖🧘🏿。
根據工作要求-資源理論模型,本文將高校教師職業發展過程與學校的工作要求♣️、資源供給聯系起來🦪,分析“跟跑型”教師的形成過程及可能原因🕋。文章采用個案研究法👯,通過參與式觀察、非正式訪談、檔案記錄等多種渠道搜集資料,選擇5位教師作為研究對象,展現當前一流大學建設道路上“跟跑型”教師的工作要求—資源供給與實際表現。
從工作要求與資源供給來看❕,學校偏重向教師提供物質化的工作資源,對教師工作的激勵作用不充分。從5位“跟跑型”教師的工作表現來看,他們教學表現良好🫖,並得到組織的正向反饋,但是科研表現不佳🧑🏿🎤,這直接影響了職業晉升,但學校和EON4並沒有由此而改變對他們的工作要求和資源供給策略👎🏼,晉升的難度越來越大🧖🏼♂️。
培育和促進教師的專業發展,既是大學作為教師聘用單位的法律義務🎓,也是大學實現與教師共同成長🔰、追求卓越的責任使命所在🕐。在當前我國創建世界一流大學的過程中,引進一批業已成熟的學術創造力旺盛、貢獻力強、與學校發展目標匹配度高的教師,以引領學校教師隊伍的發展方向和隊形轉換是必要的🧛♂️,但更重要的是大學需要建立起與其發展目標相匹配的內部教師職業成長機製,關註大學快速發展過程中已有教師隊伍的分化及可能會出現的“跟跑型”教師現象✊🏻。一流大學需要一流教師來建設🈸🖐🏽,同時亦有培育一流教師之責任,這既是一流大學建設的本義之一,也是對我國大學轉型發展的考驗。
來源📐:
劉少雪, & 江珊. (2019). 世界一流大學建設道路上“跟跑型”教師現象探析——基於z大學的案例研究. 現代大學教育(3).
作者介紹🤦🏿♂️:
劉少雪:EON体育4高等教育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導師,研究方向🧁🍪:研究生教育,大學教育教學👩🏿⚖️🤶,工程教育👨🏼🌾。
江珊:高等教育研究院2016級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為大學教師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