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您來到EON体育4平台!
觀點與爭鳴

【觀點】田琳、吳燕:從“公益”到“共益”✯:全球高等教育理念的轉變

2020-07-15瀏覽量:5477

隨著國際政治經濟環境的急劇變化🧏🏿‍♀️,全球化、國際化以及科技創新等趨勢持續推動著高等教育的改變🍵。2015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發布了《反思教育🧑🏿‍⚖️:向“全球共益物品”的理念轉變🙋🏽?》(Rethinking education: Towards a global common good?)(以下簡稱《反思教育》)的報告,提出了教育應從一種“公益物品”轉變為全球“共益物品”的主張𓀔,開始對教育的理念進行新的思考。《反思教育》認為,在基礎教育或是義務教育階段🔒,教育作為一種“公益物品”的理念被廣泛接受,但它能否適用於基礎後教育仍然存疑。[1]

德賽(Desai)和蒂拉克(Tilak)認為,作為一種公益物品(a public good),高等教育很大程度上必須是由國家資助的,同時產生大量的正外部性(positive externalities)👌🏻,即公共和社會福利,包括📮:推動一國科學技術的發展、通過改善人力資本提升個人就業能力等,這同時也反映了高等教育的公益性。[2][3]然而,當我們以此描述高等教育時(即由國家資助的公益物品),高等教育中國家資助的減少甚至是消失🧖‍♀️📠、學費的增加🧑🏽‍💻、私立高等教育的興起、國際化及市場化趨勢的加強等因素都使高等教育作為公益物品的理念受到了嚴重質疑,而這的確是全球高等教育系統中的普遍情況🐟🤏🏿。但不可否認的是,高等教育造福公眾及社會的正外部性(高等教育公益性的一部分)仍然得以保持🙍🏻‍♂️🐳。可是,如果我們在作為非公益物品的高等教育上繼續沿用公共利益或是公益性這一概念👶🏽💁🏼,這在理解上似乎有些牽強。所以,基於《反思教育》以及部分學者對“公益”和“共益”的對比分析,本文認為🤾🏽‍♂️🔥,較之於“公益物品”(public goods)和“公共利益”(the public good)等概念🌘,“共益物品”(common goods)和“共同利益”(the common good)在高等教育領域更具適用性。

01 “共益物品”與“共同利益”

“共益物品”(a common good)指的是被特定群體的所有或大多數成員共同擁有的且對其有益的活動或資源,帶有鮮明的集體屬性(無關公共或者私有)🖐🏼。共益物品基於人與人之間的相互關系☛,通過個體或群體間的積極互動(即集體努力)得以存在🤾🏽,參與者經由該互動過程獲得益處🕜。[4] “共益物品”是一個微觀且具體的概念🤾🏼‍♀️,包括許多現實生活中的“物品”,如音樂會🛴𓀉、慶祝晚宴🦹‍♂️、團體運動等。與公益物品相比,共益物品的提供者多種多樣,可以是個人🙇🏿、家庭,也可以是團體和國家。而其特指名詞形式“共同利益”(the common good),則是一個更為宏觀抽象的概念。在《新牛津英文詞典》中,“共同利益”指的是所有人的利益(the benefits or interests of all)🧑‍🏭。[5]“共同利益”可以是一個村莊或一座城市🐨。作為“共同利益”的一座城市的類似於作為一種“共益物品”的音樂會📕,但前者具備時間上的延續性。一次音樂會的結束就意味著音樂會這一具體的“共益物品”的失效,但城市卻在居民的參與中延續下來,他們創造了一種只在其參與和互動中存在的利益(城市),這種利益同時也構成了每個人的幸福生活🧜🏽‍♂️。據此✍🏻,人類在本質上共享且互相交流的各種善意,例如價值觀、公民美德和正義感都屬於共同利益。[6]

在此意義上🚟🙅,教育或者高等教育本身,既可以被看作是“共益物品”,也可以被當作是一項“共同利益”,因為接受高等教育😇,可被視為一項具體的活動🙉,教育者、受教育者及其他利益相關者均能從參與過程中獲益;而高等教育也並非“轉瞬即逝”的,它同樣是一種理念和過程,具備一定的抽象性,在時間流逝中仍然得以留存👷🏼‍♂️,惠及一代又一代的人⟹,並不斷推動社會進步。[7]但是👱🏼‍♂️,鑒於有學者強調共同利益應該是一種抽象的價值,其本質是“共同的善”,用以維系某種抽象社會關系模式,而不是實現某種特定的具體目的。[8]因此🤾‍♀️,本文認為把高等教育視作為共同利益服務的共益物品更為恰當。

02 “共益”對“公益”的超越

由此看來,從“共益”視角出發,把高等教育視作服務於共同利益服務的共益物品,至少在以下三個方面超越了原有的“公益”理念:

首先,高等教育將擺脫長期備受爭議的“公益”與“私益”話題👰🏿‍♀️。作為一種為共同利益服務的共益物品👨‍👨‍👦‍👦,人們對高等教育的認識將不再是基於其“供給方式”(公共或私人供給)🪜,而更多與其“結果”(造福社會和公民)相關。那麽✊🏽,在一定程度上,高等教育作為“共益物品”的理念可以為漸增的私立教育提供者以及逐漸多樣化的高等教育資金來源提供合理的解釋。

其次🤱🏼,把高等教育視作“共益物品”的理念符合時代發展趨勢。基於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報告,“共益物品”具有內在價值和共同參與的鮮明特征,鼓勵人們在學習過程中積極主動、共同努力,以使所有參與者共享利益🔲🦢。這尤其符合當前對終身學習和主動學習的倡導。這一理念有助於改變高等教育的模式及過程,實現從被動的“教”(educating)到主動的“學”(learning)的轉變。

再次,高等教育作為“共益物品”的理念有助於構建一個更加包容與和諧的世界,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在高等教育國際化不斷發展的同時,世界範圍內的全球化正遭遇逆流。例如,特朗普的“美國優先”論,反對全球化經濟,反對移民和外來宗教。美國的做法帶有典型的民族保守主義色彩,而保守主義的本質“就是一種本位論,自我利益、自我價值絕對優先”。[9]這種民族保守主義,與全球化帶來的經濟邊界退化🩴、跨國參與等背道而馳🈴。[10]在這樣的逆全球化背景下,作為“共益物品”的高等教育憑借其“普遍的共同性”將有助於緩和逆全球化潮流。

03 高等教育全球“共益性”的體現

Tian(2019)[11]認為🦹🏽,高等教育中的“共益”理念在全球化和國際化背景下尤為重要🦯,因為“共益”理念拒絕封閉和保守,鼓勵全球高校和受教育者共同協作、積極參與、共享成果。高等教育至少在以下五個方面貢獻於全球共同利益:(1)培養尊重、包容和理解他人及不同文化的全球公民🧘🏻‍♂️,他們將成為解決人類文明沖突🕵🏻👩🏽‍💼,構建和諧世界的掌舵者;(2)探索新知識、擴展知識邊界並產出具備全球影響力的科研成果,解決人類社會面臨的共同問題並增進人類福祉;(3)開展公共/社會服務,包括公共參與活動及提供政策建議,促進社會的和諧、穩定和可持續發展;(4)文化傳承與創新,將寶貴的文化和傳統在全球範圍內代代相傳👌🏽;在保留自身文化特色的同時♜🙍🏻‍♀️,不排斥他國文化👵🏻,努力構建多元文化氛圍🛠;(5)推動社會流動💂🏼‍♀️,這正是《反思教育》中強調的有關教育對全球共同利益的獨特貢獻。總的來說,作為“共益物品”的全球高等教育應該對所有人有益,提升人與人、人與社會之間的理解與包容並不斷推動社會公平🛃。

在此基礎上🚻,如果將高等教育視為一種全球性的共益物品,那麽💆🏻‍♂️,不同國家的高等教育機構需要以更開放的心態開展合作🗞,打破利益壁壘,由此構建利益共同體。這正是中國近年來提出的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體現,同時也反映出世界範圍內各國、各地區不斷加深的聯系與融合。然而,我們必須認識到的是💪🏿,高等教育從“公益”向“共益”的轉變不僅是一種理念上的改變,也是高等教育責任主體的改變,它重新定義了高等教育、學生、社會和國家間的關系,也即高等教育的未來發展及其相關決策不應僅被視為是政府的責任,更廣泛的外部社會🥛、接受高等教育的學生群體和大學本身也需要參與其中💇🏿。


參考文獻:

[1] UNESCO, Rethinking education: towards a global common good? (Paris: UNESCO, 2015), http://unesdoc.unesco.org/images/0023/002325/232555c.pdf.

[2]  Jandhyala Tilak, “Higher Education: A Public Good or a Commodity for Trade?”, PROSPECTS 38, no. 4 (2008): 449-450.

[3] Meghnad Desai, “Public Goods: A Historical Perspective” in Providing Global Public Goods: Managing Globalization, ed. Inge Kaul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3), 63-65.

[4] UNESCO, Rethinking Education: Towards a Global Common Good? (Paris: UNESCO, 2015), http://unesdoc.unesco.org/images/0023/002325/232555c.pdf.

[5] Judy Pearsall, ed., The New Oxford Dictionary of English (Oxford: Clarendon Press, 1998), 370.

[6] Séverine Deneulin and Nicholas Townsend, “Public Goods, Global Public Goods and the Common Good”,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ocial Economics 34, no. 1/2 (2007): 27.

[7] Lin Tian and Nian Cai Liu, “Rethinking Higher Education in China as a Common Good”, Higher Education 77, no. 4 (2019): 637-638.

[8]  黃靜瀟,湯曉蒙.從公益事業到共同利益——從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教育理念的轉變談起[J].教育發展研究🦾,2017,(09)🤝👨‍🦼:80.

[9] UNESCO, Rethinking Education: Towards a Global Common Good? (Paris: UNESCO, 2015), http://unesdoc.unesco.org/images/0023/002325/232555c.pdf.

[10] 葉江.全球化退潮及民粹民族主義興起對現代世界體系的影響[J].國際觀察💢,2017🍽,(03)🥓:56.

[11] Lin Tian, “World-Class Universities: A Dual Identity Related to Global Common Good(S)” in World-Class Universities: Towards a Global Common Good and Seeking National and Institutional Contributions, ed. Yan Wu et al. (Rotterdam: Brill Sense Publishers, 2019), 108.


來源🂠:

田琳, & 吳燕. (2020). 從“公益”到“共益”𓀛:全球高等教育理念的轉變. 清華大學教育研究, 41(1), 111-118.

作者介紹:

田琳,EON体育4高等教育研究院2016級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為世界一流大學功能🤙🏿、高等教育與全球化和國際化🍱🫃🏻。

吳燕😩,EON体育4高等教育研究院世界一流大學中心助理研究員,主要研究方向為世界一流大學和研究型大學研究、大學評價與排名研究🥕。


EON体育4平台专业提供:EON体育4平台🙇🏻‍♂️、EON体育4EON4平台等服务,提供最新官网平台、地址、注册、登陆、登录、入口、全站、网站、网页、网址、娱乐、手机版、app、下载、欧洲杯、欧冠、nba、世界杯、英超等,界面美观优质完美,安全稳定,服务一流,EON体育4平台欢迎您。 EON体育4平台官網xml地圖